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品牌 > 中国国际法学会2015年工作综述

中国国际法学会2015年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7-6-16 20:23:30   点击数:

岁月更迭,万象更新,弹指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盘点中国国际法学会工作季。年,中国国际法学会把握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在外交部的指导和支持下,依托外交学院,依靠全体会员和理事单位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借力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开创了新局面。

一、举办《联合国宪章》与战后国际秩序国际研讨会

年4月14日,中国国际法学会和外交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联合举行了“《联合国宪章》与战后国际秩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国际研讨会。会议系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亚非法协)第54届年会重要边会活动。来自印度、日本、泰国、巴基斯坦、印尼、缅甸、巴西、南非等四十多个亚非拉国家的代表,亚非法协、联合国、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联合国国际法院、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官员,亚洲国际法学会等国际法学界代表以及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等近人参加了会议。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做主旨讲话,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李适时做闭幕主旨讲话,亚洲国际法学会会长、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主持小组讨论,联合国副秘书长兼法律顾问苏亚雷斯等主讲人发言。外交部条法司司长徐宏主持会议。

刘振民副部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联合国宪章》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方面的历史贡献,指出宪章建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确立了以安理会为核心的集体安全机制,形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并确认了现代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今天,站在7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上,面临国际格局的深刻调整,为了顺应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国际社会应坚持主权平等之基础,推动共同安全之保障,遵循民主法治之正途,确立合作共赢之核心,强化法律实施之机制,继承和发展以宪章为核心的国际法律体系。刘副部长指出,中国一直是战后国际秩序和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已全面融入当代国际秩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这是对宪章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为国际法治贡献了新的价值目标。

李适时会长在讲话中高度赞赏亚非法协在其成立近60年来为推动亚非国家国际法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及取得的成绩,并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促进中国同其他亚非国家在法律领域的合作、交流和对话,支持亚非法协不断加强和扩大同联合国及其有关法律机构的合作,从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李适时会长指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要以史为鉴,珍视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与战后国际秩序;要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定支持联合国发挥作用;要丰富和发展宪章内涵,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李适时会长还指出,亚非各国应以70周年为契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程,因势利导,以利促变,努力增强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维护和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制度性权利。最后,李适时会长表示,希望世界上所有国际法同仁不分国籍、地域,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为丰富、创新和发展当代国际法做出新的贡献;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从中国向世界发出和平的声音,让合作共赢的国际法新理念遍播全球。

联合国副秘书长苏亚雷斯在发言中总结了《联合国宪章》所面临的发展与挑战,并指出应在坚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基础上,不断加强联合国在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新挑战方面发挥的作用。

亚非法协秘书长穆罕默德介绍了亚非发展中国家对战后国际法发展的贡献。联合国国际法院前法官斯考特尼科夫、前南刑庭法官权五坤、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哈苏纳与村濑信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巴西外交部移民和法律事务司司长索萨、印度外交部条法司代司长乔达里分别就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战后国际秩序与国际刑事审判、人权与主权、全球治理与国际法的发展、战后国际民商事秩序的构建与发展、游客作为消费者的国际法律保护、不干涉内政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精彩阐述。

会上各方高度评价《联合国宪章》及其所体现的国际法准则在过去70年对塑造国际秩序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认为应在继承宪章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潮流和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宪章内涵,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研讨会气氛热烈,讨论广泛深入,成果颇丰,为各方就重大国际法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亚非法协年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亚非法协是万隆会议的重要成果,值此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亚非法协第54届年会的重要安排,中国国际法学会与外交部联合举行本次研讨会,充分表明了中国国际法学界与世界各国国际法同仁协同一致,弘扬“万隆精神”,遵守《联合国宪章》和推动国际法治的愿望和决心。

二、主办中国国际法学会年学术年会

中国国际法学会年学术年会于年5月9—10日在广州市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山大学承办,会议主题为“国际秩序与国际法治——纪念联合国成立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自全国人大、外交部、商务部、国家海洋局、最高人民法院、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律师事务所,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的国际法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近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李鸣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在开幕式上讲话,提出中山大学一直非常重视法学研究和法学方面的学科建设,学校的国际法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志恒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广东有信心、有决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香港、澳门特区以及国家各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把广东自贸区建设成粤港深度合作的示范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李适时在开幕式上致辞,回望和分析了二战的历史、《联合国宪章》70年来对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提出中国国际法同仁要担当起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为丰富、创新和发展当代国际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国际法学会年度“中国国际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航天科工奖)”颁奖仪式。

在开幕式之后的大会上,外交部条法司徐宏司长、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李鸣教授、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高晓力法官,分别以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条法工作、一带一路与国际法、涉外民商事审判工作中的热点问题为主题向大会作了专题报告,报告会由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教授主持。

从9日上午至10日下午,与会者就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十一个议题进行了研讨:《联合国宪章》与当代国际法的发展、国际秩序与国际法治——中国的视角、中国国际司法协助体制的完善与实践、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与冲突机制、国际经济秩序的法治化与中国立场、重塑中的国际投资规则与中国外资法、维护海洋权益与和平解决海洋争端、气候变化与国际治理、人权与国际人道法、“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经济法和国际刑法。9日、10日晚间,中国国际法学会与中山大学联合为该校师生举办了两场学术讲座,分别是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法律研究所教授高圣惕主讲的“论中菲南海仲裁案”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文奇主讲的“如何成为国际性的诉讼人才”。既丰富了办会形式,也突出了年会的学术性和国际法对当前国际热点问题的适用性,获师生热烈欢迎。

10日下午,本届年会闭幕。闭幕式由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黄瑶教授主持。闭幕式上,首先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易平老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陈晓华老师、中山大学法学院罗剑雯副教授、陈东副教授分别就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方向的议题作了总结汇报。承继上届年会,在本届年会闭幕式上举行了第二届“中国国际法学会学术年会学生论文奖航天科工国际法新锐奖”颁奖仪式。中国国际法学会秘书长张爱宁教授宣布了获得本届“航天科工国际法新锐奖”一、二、三等奖共计十八位同学的名单。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获奖名单中有三位本科生,其中包括一位一等奖获得者。随后张爱宁秘书长就中国国际法学会秘书处上一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秘书处未来工作做出展望。张爱宁教授表示秘书处将在推动中国国际法学界参与全球治理、贯彻实施中国“走出去”战略、为国家培养高端涉外人才法律队伍等方面继续努力工作,为大家服好务。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李鸣教授为大会闭幕致辞。感谢各位学者和同学对本次年会的积极参与,祝贺年会取得圆满成功,代表全体与会人员表达对东道主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法学院以及全体服务于本次年会的中山大学法学院师生的衷心感谢。

本届年会具有如下特点:1.规模盛大,学术成果颇丰。本届年会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律师事务所、最高人民法院、国家部委机关,以及台湾海洋大学、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等单位和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近位代表参会,收到论文篇。论文选题广泛,突出国际法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前沿问题,观点新颖,理论联系实际。2.议题广泛,密切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权威
治疗白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pp/725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