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广州日报_日报特点 > 日报群众 > 广州日报追寻岭南文化的乡愁番禺

广州日报追寻岭南文化的乡愁番禺

发布时间:2019-4-24 11:00:53   点击数:

07

星期四

年9月

年9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伦敦大轰炸开始。轰炸范围遍及英国的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但以伦敦受创最为严重。一直到不列颠战役结束,伦敦已被轰炸超过76个昼夜,超过4.3万名市民死亡,并有约10万幢房屋被摧毁。伦敦因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轰炸最为严重的三座城市之一。

历史上的今天

日前,首套全景展示岭南文化的“番禺文化丛书”在羊城书展隆重举行。番禺由一个广大的地区的统称演变为今日广州市下属的一个行政区,在博大的传统文化之中,今日的番禺将如何发展和定位自己的文化建设?

辨识番禺文化的遗传基因

“番禺文化丛书”共六册,包括《番禺历史文化概论》《番禺丹青翰墨》《番禺人杰》《番禺民俗》《番禺建筑》《禺山乐韵》,涵括总论、历史名人、书画艺术、音乐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主题。

“番禺”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并不是指现在的番禺,而是整个岭南地区,书中以古地图作了考证,番禺在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确是一个有确凿证据可稽的历史最古老的地理名称。据《史记》记载,早在西汉,番禺就是当时的一大都会,其时已经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番禺便是起点港口之一。在过去两千多年里,番禺一直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核心,是岭南文化的“乡愁”之所系。但是现在的番禺在地域上已经和当年完全不一样,作为广州市的一个区,番禺将如何发展自己的文化。

《番禺历史文化概论》作为丛书的总论之作,对“何为番禺,何以番禺”进行了爬梳和建构,从番禺历史与社会文化的乡土基础着眼,以较简略的方式和篇幅,呈现了番禺文化的基本面貌、特性和底蕴。

《番禺人杰》作者陈泽泓认为,尽管行政区划在历史上变化如此之大,但番禺这一历史地名,在其后裔的心目中不可磨灭,被视为祖地乡望之标志。因此,番禺文化深刻烙印着历史地名影响的地域文化,体现出番禺后人对精神家园的守望与执着,对乡梓文化的认可与传承。

丛书副主编刘志伟教授说,今天我们如何去认识和定义“番禺文化”,这既是一个历史的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毋庸置疑的是,“番禺这个名字,是一个有特殊生命力的不可替代的符号,是一种在长期的历史中凝聚而成的文化象征。”“所谓的‘番禺文化’,不会因一时一事的时势变化而消失,也不可能由一两个能工巧匠去打造。”

▲南越王宫遗址出土竹简“蕃禺”二字

古番禺的城中心在今文德路一带

经历两千多年的历史更迭,番禺的辖域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这片过去被称为禺南的沃土上,仍保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代建筑就是其中的精华之一。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广府文化,在建筑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番禺建筑》对诸如住宅建筑、祠堂建筑、教育类建筑、庙宇建筑、防御性建筑、公局与公所建筑,以及牌坊、塔阁、石桥与水埠等建筑的介绍,读者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番禺现存历代建筑的精粹。

通过该套丛书,我们还可以了解,古番禺的城中心在现在广州市区的文德路附近一带,几乎没啥变化。据考证,境内地势较高的山冈台地曾发现有零星的早期夹砂陶片,年代不晚于商代晚期,表明至少在晚商之前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生息,从事着农耕与渔猎的生活。

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岭南,番禺成为新设南海郡下属的首县。当时的番禺境域广阔,大体包括现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秦汉时期,番禺已是华南最重要的港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其为全国九大都会之一。从这时起直到民国初年,番禺一直是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曾经是西汉时期南越国、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明末时期南明小朝廷的国都。

建筑离不开建筑材料。位于石楼镇莲花山的古采石场遗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是番禺最早的与建筑相关的石材开采和加工场所;在广州象岗发现的南越文王墓地宫所选用的巨大红砂岩石料就采自莲花山,说明至少在西汉初年就已开始了对莲花山大规模的开采,直到明代和清代初期采自莲花山的石材仍被广泛地用于当地各类建筑,成为古代番禺建筑业发达的有力佐证。

▲番禺学宫

最早的食在广州

广东人吃东西的范围比较广,古籍中还有番禺人食用蚯蚓的记载。与其说因为岭南地区食材来源博杂,不如说岭南地区有着百无禁忌、杂食为常的饮食观念。

在广东的蛇肉菜馆里,不仅有蛇肉汤、炒蛇片、炸蛇丝,而且还有炒蛇皮这么一味菜,把蛇皮和除去骨头的鸭掌一起炒,菜名叫做“鸭掌龙衣”,修辞是很讲究的了,但是看到金脚带、银脚带一类的蛇皮花纹仍在,在初吃的时候,是有点忐忑之感的。

作为番禺本土知识分子的清初大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的禽语、兽语、鳞语、介语、虫语、木语、草语诸部分,皆详尽地描述了广东的物产,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番禺地区的食材来源。不过,随着饮食文化和环保观念的演变,过去的很多食材今天已经不再使用。

当年,番禺作为岭南文化的核心地区,据屈大均的记载,番禺的饮食无疑具有其代表性。在今天番禺的钟村,人们嗜食一种俗称桂花蝉的昆虫。桂花蝉似蝉,其实不是蝉,因体内有香腺可以释放香味,加之外形似蝉,故俗称桂花蝉。桂花蝉喜欢在沼泽、池塘、溪涧和水沟等浅水域活动,捕捉昆虫及鱼虾为食,它含有特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十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尽管被水产养殖业视为害虫,它却深得岭南食客的钟爱。

▲余荫山房

来源:广州日报-8-31

记者:吴波

番禺文化丛书

《番禺历史文化概论》

朱光文刘志伟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年8月

“番禺”这个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孕育出世界上最大城市群的母体,虽然各个城市都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脉络下发展出不同的特色,但作为珠江三角洲文化的共同载体,其文化特色有着深层的基础。

本书是“番禺文化丛书”的总论之作,以时间为线,探讨“番禺文化”这一地域文化观念变动与重塑的历史过程,对番禺地区的历史沿革、人文地理、社会风俗、文化景观等进行阐述,呈现了番禺历史文化发展历程的全景和内涵,探寻番禺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及其在珠江三角洲的重新定位,使番禺人民在未来的文化建设中有更多的文化自觉和理性选择,将番禺文化发扬光大。

《番禺丹青翰墨》

陈滢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年8月

番禺的书画创作,达到了一般地方文化罕有的成就和高度,涌现许多传世的不朽作品,形成岭南画派这样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流派,在民族艺术之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番禺人士的书画创作又有着深厚的乡土根基,许多独具一格、意味隽永的作品,浸润着番禺本土生活的灵气和风味。

本书是一部系统的番禺地区书法绘画艺术发展史,以时间为轴,以重点人物为线,对明清以来番禺地区的绘画、书法人才及其作品、艺术成就进行介绍和赏析,内容丰富,叙述中肯,深入浅出。本书同时配以大量相关书法、绘画作品的高清照片,文图并茂,使研究者、爱好者以及普通读者均读之有趣、品之有味。

《番禺人杰》

陈泽泓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年8月

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是总述,下编是传略。总述,对本书所称番禺名人的“番禺”指何处,名人怎么确定,作一个说明,在此基础上,依时代顺序对番禺历史名人作一扫描,分类概述,对人物活动的特定社会背景及其历史地位作分析,也几乎对所有列入志书为传的人物作一扫描。传略,选择番禺历史名人中事迹较为突出的60余人,分别予以较具体的介绍,力以史志为据,兼顾故事性,不作虚妄之谈。纵横交错,以使读者对番禺历史人物从面到线,从线到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番禺民俗》

刘晓春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年8月

本书以现代学术概念为工具,阐释中国人的本土智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通过考察、描述民俗事象与自然、社会、超自然世界的关系,以此呈现番禺地方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应对自然、社会、超自然世界的模式化生活。番禺地区的人民正是在这些具有结构性的模式化生活中,不断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本书既是通俗的民俗读本,又具备专业研究水准,雅俗共赏。本书最大特色是充分运用田野调查方法,对相关非遗传承人、老一辈村民等做了大量深入的民俗访谈工作,形成鲜活而深刻的阅读体验。

《番禺建筑》

齐晓光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年8月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番禺先民从个体建筑、建筑组群到乡村规划,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智慧的结晶反映了番禺历代建筑在技术和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番禺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本书以历史文化村镇和历史街区作为开篇,分门别类对历代建筑进行介绍,通过对诸如住宅建筑、祠堂建筑、教育类建筑、庙宇建筑、防御性建筑、公局与公所建筑,以及牌坊、塔阁、石桥与水埠等建筑的阐述,同时配以大量精美照片,让人们充分了解番禺历史建筑的历史风貌和艺术成就,侧面了解番禺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风俗等方面的内容。

《禺山乐韵》

梁谋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年8月

本书对番禺地区从建县到近现代的音乐历史进行了详细介绍,大量收录作者经过多年田野调查搜集而得的歌谣曲谱材料,其中不少已经罕见传承,这使得本书除了具备一定的文化传播价值,还起到了保存民间文化的作用。

作者是音乐研究专家,兼是番禺本地人,结缘粤剧数十年,走访过不少粤剧名伶、民间乐人,收集不少有关历史资料,才编成本书,因而在资料的全面性、解读的贴切度上均有可观之处。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

转载须注明出处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世界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utinghui.com/rbqz/1033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