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方日报发布文章《疫后文旅变革启示录
距离是姐姐旅游目的地,我们还有多远?》,广东省旅游协会民宿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超接受了作者采访。
以下文章来源于南方日报,作者周人果
“我们将专门制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工作方案,提出一批市场化程度高、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
昨天,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汪一洋在广东“民生热线”节目中透露道。
而就在前几天,港珠澳大桥刚满两周岁,这一“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如今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地标性的旅游打卡地。
连月来,随着三地疫情走入平稳期,旅游业迎来复苏。下月起,香港安排在内地的香港居民免14天隔离检疫返港;而不久前,澳门旅游恢复开放,粤澳健康码实现“秒转”。
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循环,正在有序开启。
“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圈”“休闲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规划中的图景距离现实还远吗?
最近,我们走访珠三角腹地,寻找旅游业复工复产以来,构筑休闲湾区的向上力量。
景观作为旅游吸引物,需要不断添加新元素。
No.1
驱动力
流量担当和逆势上扬的新业态
上周六中午,当我们的车驶入距离广州约公里的清远古龙峡景区时,来自珠三角的自驾车辆几乎挤满了停车场。景区工作人员说,如果是在前不久的黄金周,午时外来自驾车已经挤不进来了。
这家以漂流起家的老景区一跃成为新“网红”是在今年的5月份。“五一”假期虽已渐渐拉开旅游重启的序幕,但人们大多仍靠“云旅游”解闷,网络营销迎来窗口期。景区餐厅旁一座新架在瀑布之上的红色铁桥,在流水潺潺,山林森森,音乐和诗文的加持下被塑造成“网红仙境”,抖音播放量超2亿次,从此红桥成为“网红”打卡点,令一旁的餐厅一个月入账至少60万元。
红桥的走红,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新业态+“网红”营销,成为景区面对疫情冲击的生存法则。事实上,年新增玻璃桥项目以来,清远古龙峡在社交媒体的曝光率一路走高。疫情期间,景区抖音流量高达5.9亿。流量的背后是现金流的涌入,自玻璃桥开放运营至今,景区添置了12处“网红”打卡点,营业收入增长近10倍。
如果说新项目不断为观光旅游增添新鲜感,那么丰富的食宿配套则为休闲旅游创造条件。除了景区酒店,开在古龙峡门口道路两旁的农家乐和民宿比比皆是。
当景区依靠新业态的网络营销打开流量入口时,乡村民宿,在熬过了惨淡的春天后逆势上扬。位于深圳较场尾的民宿群“五一”期间热度位居全国第一。途家平台大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乡村民宿的交易占比由年的24%增至41%。
广东省旅游协会民宿分会秘书长李超告诉我,价格亲民,环境舒适,自带景观的乡村民宿正在成为当前休闲度假的主流选择,未来也将是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品体系中,无可替代的一部分。
图为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超先生。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正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业发展的驱动力。以玻璃桥、民宿、房车、游艇、热气球等为代表的新业态在拓宽旅游体验边界的同时,亦在丰富休闲湾区的内涵。
No.2
内生力
高端消费人群和青年群体的新需求
“支撑旅游经济运行的市场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内旅游消费存在筑底反弹。”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的判断,在粤港澳大湾区不乏例证。
疫情平稳后,主题乐园、酒店、游船、演艺等多个新文旅项目赶在双节黄金周前在粤相继开放。
随着粤澳疫情进入平稳期,连月来入境澳门的内地旅客逐步增加,旅游签注数量从首周恢复后日均约人次,上升至“十一”黄金周日均近2万人次。
澳门本地游同样活跃。6月中旬以来,澳门旅游局推出的本地游项目共促成14万人次个团畅游澳门,有望产生超万(澳门币)的经济效益。
这向我们释放出一个信号:在休闲旅游业态和产品创新的背后,巨大消费市场涌动着无穷的内生力量。
作为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和重要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常住人口约万,年生产总值超11万亿元,人均GDP已达16.15万元。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的主要指标由负转正,消费需求乘势而上。
玻璃桥搭配周边瀑布、山林、红花的景观,才构成景区的核心吸引物。
除了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快,消费能力强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动因在加速休闲湾区的形成?
我们发现两类人群的需求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