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8日)上午,由东莞市文联、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以及广东开明画院联合主办的“闲窗书课——林雅杰书法学术展”(以下简称“书法学术展”)在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开幕。该展集中展示书法家林雅杰创作的一批书法佳作。展览至1月18日结束,欢迎广大市民前往观赏这位学者型书法家带来的惊喜。
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92岁的中山大学原副校长胡守为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展出近50幅林雅杰近年来创作的书法佳作
今天上午10时30分许,记者来到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展览现场看见,尽管展览尚未正式开展,但是展厅里早已来了不少的书法家以及书法爱好者。他们在展板前细细观赏着一幅幅由林雅杰带来的书法佳作。
记者发现,此次展览不仅展出了林雅杰的书法佳作,还展出了许多林雅杰的学术作品。包括他参与编纂《中国历史大辞典》,他主编的《广东历代书法丛书》《南越国遗址出圭的残瓦文字》等著作。
据介绍,“闲窗书课——林雅杰书法学术展”共展出近50幅林雅杰近年来创作的书法佳作。这些作品继承传统,尤重“字外功”,兼擅篆隶行草诸体,法度谨严,遒劲雄浑,富有书卷气。
展览从今天开始,至1月18日结束。欢迎广大市民前去现场观赏这位学者型书法家带来的惊喜。
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其间,林雅杰来到展厅,现场为前来观众进行了讲解。
林雅杰说,其实,展厅内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个故事。他举例说,展厅内的《钩深索隐》这幅作品,与他和胡守为老师参与编纂《中国历史大辞典》一书有关。《中国历史大辞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1部由国家组织编写的大型历史专科辞典。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全国史学界多名史学专家学者,历经22年完成。而他的老师胡守为该书的成功出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此,他专门写了这幅书法,将赠送给自己的老师胡守为。
林雅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已经78岁的他,非常高兴能在东莞可园博物馆举办自己第一个个人展。他的这个展不仅展出了他近年来创作的书法佳作,还展出了很多他的一些学术作品。而最让他感动的是,今年已经92岁的中山大学原副校长胡守为,也是他的老师,获悉他的个展今天在东莞开展,便冒着严寒,从广州驱车数十公里赶来参加。
市民零距离感触林雅杰老师书法魅力,提升情趣
在开幕式上,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代表东莞市委、东莞市委宣传部对林雅杰书法学术展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林雅杰书法学术展在东莞开展,意义非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和活化都是不遗余力。文化自信来自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挖掘、传承和弘扬。而书法艺术是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杰出的一部分。另外,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党建党周年,对于东莞来说,不仅要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做好规划,起好步,开好局,还要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进一步提升,这也是东莞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林雅杰书法学术展在东莞开展,可以让东莞市民零距离感触林雅杰老师书法的魅力,提升广大市民的情趣,这些都意义非凡。
林雅杰先生,又名亚杰,字石茗,室名听月轩、望云庐,是著名文史学者、书法家,历史学研究员。他自幼习字,负笈中山大学期间,得刘节、戴裔煊、何竹淇诸名家指导,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常务理事、广东开明画院常务副院长、广东省政协文史研究专员、广东文史学会副会长、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执行会长、广州市书法协会副会长、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副院长、广东省政协书画会顾问、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林雅杰早年曾任中山大学中国史研究室副主任,教授“中国文字与书法”等课程,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历史大辞典》的编纂,任编委。历任广东省政协常委、文史办主任、文史委负责人、副秘书长,《广东省志》编委、广州市十三行遗址开发利用促进会顾问、广州南粤先贤馆先贤评委会专家组成员。曾主持筹建“中国历代书法碑林”,筹办“广东历代书法展览”和“广东历代绘画展览”,主编《广东历代书法丛书》、《广东历代绘画丛书》和《岭南画库》等文献丛刊。
书法擅篆、隶、行、草诸体,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展,并在全国20多处名胜景区刻碑。大型书法长卷《广州赋》和《岭南书法赋》分别入藏广东省和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并刻碑永久保存。《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法》、日本《书道》等刊物曾作采访报道。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刘满元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刘满元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蔡冬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