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10月26日,广州日报刊登一篇关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举办的仲恺杯三级跳远挑战赛的报道,报道中提到“大专院校”院校这个敏感的词汇,于是在仲恺小袋掀起了一场“为仲恺正名”的闹剧,其中涉及的主要当事人是该篇报道的作者。
事件的开始本来是在仲恺小袋议论,然后由议论变为了双方辩论,最后演变为了一场微博骂战,直至人身攻击,事件有一点失控。两天后,这场闹剧和平收场。事件的经过就不再一一道出,因为太混乱了。
昨天,广州日报刊登了一篇报道,作者为同一人,内容如下:
文中特别强调了“本科大学”这个字眼,广州日报为什么会再刊登一则报道来回顾这个比赛,原因无从可知,但至少其中强调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省属本科大学,也是对整件事的一个交代。
这场闹剧是时候该结束了,这个结果对双方都好,因为这件事的对错谁都无法作定论。“大专院校”究竟是否包括本科大学,谁都无法对此下准确的定义,因为在年7月份的时候“中国新闻网”有一篇报道的标题就是“大专院校组篮球赛落幕山西大学获超级组冠军”,可见而知。但是,无论是在百度百科还是维基百科里搜索“大专院校”的结果都是“专科学校”,在百度里“大专院校”这个词都是被专科学校竞价的,因此这件事到底谁对谁错都无从下定论。
整件事印证了那句话“母校就是那个我想怎么骂怎么骂、你怎么想都不能骂的地方!”(即使这次并不是“骂”)
这场闹剧应该在这里画个句号,但是整件事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究竟我们的做法是否正确?校方从未对此事作出任何回应时,我们的行为是否过激?探究事实真相的过程中是否该用正确的态度?
最后
客官,别打脸
关于·仲恺小助手
SharingCommunication
◆吃喝玩乐校园生活微助手;
◆最有温度的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