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校园还是职场,
现代人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
然而面对那么多大部头经典,
是不是还没下手就已经抓狂退却?
想不想一个暑假的功夫就摇身一变成为国学达人?
大师放话,真的有捷径!
捷径一
读《史记》,见效快
不同的时代,对于读书人的国学素养要求是不同的。
二十世纪初的时候,梁启超给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开了一个国学书籍书单,内容涵盖经、史、子、集。
这份书单在今日看来,是行不通的,哪怕是文史类学生,也只能望而兴叹。
其实,现代人读国学,贪多贪全,时间不足,精力也不济。
个人认为,不如读单篇,深入读单篇。
而这方面最好的教材是《史记》。
因为纪传体通史的特点,每一个单片只讲述一个人物的故事,不用像《资治通鉴》这种编年体史书那样瞻前顾后,而《资治通鉴》如果没有前后史料的照应,读完一篇还不一定掌握了一篇,得有全书观念,可全书三百多万字,要照顾到还真不容易,这个月读完魏晋史,下个月读南北朝史,结果前面魏晋部分忘得差不多了,又得回头补。
而《史记》读完一篇是一篇,对单篇的掌握,和其他章节没太大关系。例如读关于李广的《李将军列传》,就不太用顾及“高祖本纪”“孝武帝本纪”里面的内容,也不用顾及“李斯列传”,每一个单篇都是相对独立的内容。况且内容不是很多,可以从容地反复读,记住一篇是一篇,熟悉了《李将军列传》,再着手去读《司马相如列传》,两者不妨碍。
有大学功底的人,花十天时间掌握一篇传记,一年下来,也能掌握三十多篇传记,花时间不多,见效却快。
一年掌握三十多篇集文学和史学于一体的美妙好文,就等于掌握了《史记》的精华。
退一步而言,一个月学好一篇,一年能学好十二篇,也很了不得。
这里并不是要贬低《资治通鉴》而刻意抬高《史记》,两者都是不分高下的历史巨著,而是就初学者而言,《史记》更容易入手。例如给儿童讲三国故事,与其通过概述让儿童全面了解三国历史,不如给其讲述“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生动活泼的单篇故事,广不如深,泛不如精。
捷径二
《小窗幽记》《千家诗》用起来顺手,作文谈吐档次顿升
学习传统经典文化,不是为了让我们显得高深,而是为了更精彩的表达,不要忽视那些易读、易记、易懂的小册子,读起来方便,用起来顺手,效果又好。可以说,这是一条捷径!
古代的一些童蒙教材,诸如《幼学琼林》等就是走的这条路子。
这方面的书籍,除了当今所出版的诸如二十四史名言摘要、唐宋八大家金句选编之外,明清时期的《幽梦影》《小窗幽记》等其实也挺好的,
▼
这类书有情趣,编纂者功力又深,能将诸子百家、古来经典的精华融会贯通,化成浅白的方式,且句子又优美,有画面,有形象,容易懂,不枯燥,引人入胜,信手拈来用一两句,不只是谈话增色,也让文章增彩。
例如谈到淡定,《小窗幽记》里的“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就很有意思;再例如说一个人操心太大,想得太多,多愁善感,不妨用《幽梦影》里的“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风雅中有趣味,揶揄中有关心,谈话的档次顿时上升。
寻常的意思,能用不寻常的诗句,或者古文,此人此文则有点意思了,久而久之,你的为人,你的为文,就很有意思。
捷径三
古代白话小说、四大名著、汤显祖的戏曲,好诗好词俯拾皆是
熟读《红楼梦》《水浒》《牡丹亭》等小说和戏曲,其中的诗词其实也让人受益匪浅。
《红楼梦》里好诗好词俯拾皆是且不说,其实像《西游记》里的景物描写,其功力可谓上乘,例如第十二回当中描写唐朝首都长安寺庙的夜景:“日落烟迷草树,帝都钟鼓初鸣……上刹辉煌灯火,孤村冷落无声”,有唐朝贾岛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味道。
读小说的时候,别光顾着看情节,这些也不容错过,记下来顺手就能用。
?划重点
国学并不艰涩
并不是说以上作品就能代替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和二十四史,因为一个人精力有限,只能有所选择。
除了怎么方便怎么读之外,也要精读泛读相结合,时间有限,可以选择一本精读,全面学习。例如选择整部《老子》作为一年之内的精修科目,然后其他的可以泛读,选择性地读。而选读课本当中,早年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就是不错的课本。▼
还有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也选了不少优秀的古典作品,那也是国学。
国学很高大上,也很亲切,它对你走入社会,提升素质很有帮助,但你也不要想得太多了,古代读书人读的都是国学,也不见得个个成才成器。
因此,不要把它抬得高高的,也不要妄自菲薄,国学是什么呢?
其实不妨看作一种文学现象,一些文学作品,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我们读《老子》《出师表》和《盐铁论》,跟学习鲁迅、茅盾、钱锺书以至于狄更斯、雨果等人的作品,没有本质的区别,仪式感不要太强,平心下来扎扎实实学习就可以了。
以平常心看待国学,
泛读和精读结合,
用心钻研好一部单篇作品远胜过贪多贪全,
这才是学好国学的正常心态和正确方法。
编辑:佳芸
图片来自网络
最贴近你的广州生活圈
主张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出品
版权所有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