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东航MU航空器飞行事故处置的有关要求,“”东航MU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组织消防救援、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卫生检疫、交通、自然资源等多部门连续6天在事故发生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并组织专家比对分析各类监控、记录设备中的视频影像内容,综合分析空管雷达、ADS-B等设施设备记录的关键数据,特别是对坠机现场残骸分布的勘查判断和分析,可以确定搜寻现场已无机上人员生命迹象,通过DNA鉴定已确定名遇难者身份。
MU遇难者头七祭。愿逝者安息,悲剧不再。为MU遇难同胞默哀
东航MU航空器飞行事故发布会现场
为机上遇难人员默哀
据央视新闻消息,3月26日晚上,“”东航MU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民航局副局长胡振江发布最新情况:
胡振江在发布会上说,“”东航MU航班机上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已全部遇难。发布会现场,全体起立为机上遇难人员默哀。
后续,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还将进一步加大事故现场搜寻力度,继续寻找遇难人员遗骸、遗物以及飞机残骸,为事故调查取证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认真妥善做好遇难者的善后工作。
救援人员向坠机点深深鞠躬
每天的搜救工作结束后,消防救援人员都会列队肃立,向着坠机地点深深鞠躬。网友:你们辛苦了,注意安全!
救援组为乘客家属准备了陶罐
“”东航飞行事故心理救援专家组组长尹平介绍,他们为想带泥土回去的乘客家属准备了小陶罐。“我们尊重每一个人,看到有不少家庭在坠机现场装泥土,用这种方式与亲人情感连接,没有忘记就是永远在一起。
坠机事故现场附近的心碎悼词
“我甚至无法亲吻你的骨灰,只能在废墟中悲鸣。愿平行时空里,能与爱的人相逢”。3月25日,广西梧州藤县律村村口,距离坠机核心现场四五公里,空地上的鲜花和悼词令人心碎。
不变的定律--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
年3月21日,星期一,必定是一个记入中国民航史册的日子,因为一架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不幸坠毁于广西梧州辖内,这也是中国民航在过去近12年来的首次重大航空安全事故,从而将先前所创造的持续安全飞行时间突破1亿小时这一世界民航史上的最佳纪录归零。
很多相识的人跟我说,这是中国民航史上的“黑色星期一”。无疑,对于从事民航相关工作的我而言,这一天是极度震惊、悲痛和感伤的,也是极为警醒的。在痛定思痛并认真思考后,笔者认为这一天还有更多一层意义,因为它也是中国民航安全运行新篇章之开局。
此次事故发生后,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其中不乏对于中国民航在安全层面的些许质疑,还有些许对航空公司、制造商,甚至是机组人员的猜疑。对于大众而言,出现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无可厚非,但是也想借此契机向大家“广而告之”一条不变定律——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这点不仅全球民航业都认同,我们中国民航更甚。
也许,大家并不知道,为了确保安全,中国民航近些年来是有多努力,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根据既往的公开报道,早在“十一五”时期,我国民航运输飞行累计达万小时,接近“十五”期间的两倍,运输飞行百万小时重大以上事故率为0.05,较“十五”期间降低了74%,大大好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在年至年年中,我国民航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为0,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约为0.,其中美国为0.;我国民航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为0,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其中美国为0.;我国民航亿客公里死亡人数为0,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0.。
截至年2月19日,中国民航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时间突破1亿小时,运输航空亿客公里死亡人数十年滚动值、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十年滚动值三大安全指标均为0,不仅远超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主要发达国家水平。
实际上,这样的安全成绩来之不易,因为民航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运行体系,它的安全运行需要监管部门、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各类保障单位和旅客等多个行业内外群体的配合协作,也需要众多高度专业岗位的工作者们通力合作,每一部分和每一个体在这一运行体系中都不可或缺,也都相互支持、互为依托,所以民航安全的建设与提升既要“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更要“以精立业、以质取胜”。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国民航最主要与核心的投入和